
先說在前面:我寫這篇絕對不是針對雷歐兄~雷歐兄的轉貼文章只是讓我想起這件事,以及最近在奇摩新聞看到的一些新聞發佈,進而有感於某些新聞真實性的不足~不是針對魔導~還請見諒喔~
其實...網路上的文章、或是以其他形式發佈的文章有時是有其目的或意圖的,而在解讀上也必須相當小心,只是對我們這些局外人而言,不見得能得知其中的來龍去脈...在這裡說一些想法和經驗,給大家做參考...
首先,說一則廣告的事,為啥有些東西的售價比較貴?是因為他的品質較好?還是因為他的成本較高?但,也有可能都不是。我們有個學姊在北部的廣告公司工作,有次回來繫上演講說了一件事:有個國產礦泉水想推出新產品,但想要拉高利潤,於是對廣告製作小組說:「我這個礦泉水要比別人多賣2元,你們要想出辦法來。」於是小組去比較其他廠牌的水,調查他們的賣點,某廠牌有麥飯石過濾;某廠牌有純淨水源地;某廠牌有添加微量元素;某廠牌有......可惜我們這個都沒有,那怎麼辦?好,我們主打其他訴求,來塑造消費形象,所以我們說...多XX沒事,沒事多XX。
它比較貴,原因只是它想要貴一點而已。
前幾天,奇摩新聞發佈了一項調查,說是台灣的女性的愛美程度敬陪末座,比不上法國、比不上日本、比不上韓國、比不上......如果大家有注意,這項調查的委託者是一家化妝品公司。這只不過是提升業績的手段而已。
這種調查要操控是十分容易的,所謂操控,並不是說他們作假,而是可以用抽樣選擇的方式來達到統計上的差異,這種手法在社會議題的調查上被某些人濫用。舉例來說,如果今天我們要調查一項和桃園縣有關的政治議題,而我們選擇以都市抽樣、並派員實地面談的方式進行,這就可以動手腳了,因為要派員面談,因現實考量當然無法全縣實施,因此必須已具有代表性的都市為之,而桃園地區的二大城市便是桃園市和中壢市,今天我如果在閩、客立場上有所偏頗,我可以在這二市擇一進行,因為桃園和中壢的閩、客人數的分佈恰好相反。而我在發佈結果時,當然只會說「本調查是針對桃園地區居民」,如此不知情的民眾就會被調查所愚弄了。
另一個問題是一般人對統計的錯誤信仰。今天假若有人做了一項調查,宣稱是「受訪人數高達3000人,其結果達到統計上的顯著差異,信心水準達95%。」那我們要不要相信他?當然不要,大家可以去圖書館翻翻統計的書籍,3000個受訪者,若是只調查一個數值的話,那這項研究的自由度高達2999,將近三千的自由度就算你撞牆一百次它還是會顯著。若是去調閱科學期刊,國際上的學術研究所使用的自由度都很低,因為那樣才有討論的價值。
另一個錯誤信仰便是統計上的以偏蓋全。假若我們進行一項抽樣調查,發現某地玩MTG的人的智商平均為115,該地不玩MTG的人平均為110,經統計檢定達顯著水準。那我們是不是可以說「玩MTG的人較聰明一些」?若是研究無其他瑕疵,的確是可以這麼說,但是,這只是一個概觀現象,若你仔細解讀繪製出來的鐘形圖,你會發現有玩MTG的人裡面有40~45%的人比50%不玩MTG的人笨。5分的差距是effect size,是指平均而言A團體較好,並不代表A團體全部的人都比B團體好。這個研究最著名的是美國黑人與白人智商的研究,有興趣的人可以去圖書館翻翻。
最後,有些研究是走非常極端的路線,但在其公佈結果的時候卻被媒體斷章取義,最明顯例子就是幾年前那次蝦子事件。研究公佈吃蝦子會致癌,導致蝦子滯銷...後來卻被踢爆是極端研究。是的,根據該研究,吃蝦子的確會致癌,但那是在「每天吃二公斤、持續一個月」的情形下,才會引發,如果有人可以每天吃二公斤的蝦子、連吃一個月,可以去問問金氏世界記錄有沒有承認......XD
anyway...寫了這麼多,只是我念心理學的一些心得啦~
當然歡迎不同意見的人來討論指教~感謝收看~阿哩卡多~